【一流专业】飞行技术

发布者:刘长江发布时间:2024-05-08浏览次数:217


一、专业概况

(一)专业定位

面向民航强国战略需求,深化国际化办学内涵,将飞行技术专业建设成国际知名的飞行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政治信念坚定、体魄心理强健、飞行技术精湛、持续发展力强、国际视野开阔、人文情操高尚,从事航线运输飞行工作的国际化卓越人才。

(二)历史沿革

2002年设置飞行技术专业,2009年建立南航艾维国际飞行学院,2013年入选江苏省特色专业,2014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2021年进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已为十余家航空公司输送了五千余名高素质毕业生,成为民航飞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三)特色优势

以一流学科为依托,办学实力强。依托南航的两个优势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国家、国防重点学科、“双一流”建设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学科、一级博士点学科,拥有本、硕、博和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实行校企协同育人管理体制。民航局和地区管理局、航空公司、航校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订单式”培养飞行人才。

国际化办学,培养高素质飞行人才。引进波音公司优质教学资源,推行英语或双语教学;引进境外航校优质教员,形成了包括行业专家、外籍教员在内的国际化师资队伍。

二、专业建设的创新举措、特色做法

聚焦新时代民航强国战略和新工科建设需求,遵循飞行人才成长规律,以造就国际化高素质飞行人才为目标,坚持政治思想、身心素质全程培养,强化理论基础、实践基础、英语基础,锤炼职务执行力和职业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持续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

从“思想引领、目标驱动、过程管理”三个层次对民航文化和民航精神的内核进行深度挖掘,形成独有的飞行文化,增强学生的国家责任感、时代使命感、民航荣誉感和专业认同感,引领学生职业规划。

构建全新的教学体系,在课程中落实飞行员的核心胜任力、作风胜任力和心理胜任力等培养要素。为飞行学员定制数学、物理、英语、体育、电工电子等通识课程教学资源。建立量化的飞行作风评价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全面融入思政元素,以思政教育促作风养成。以心理胜任力培养为导向,改革航空医学、人因和法规类课程。制订飞行心理健康指标体系,强化飞行员心理健康动态追踪和管理。

自主开发飞行员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建立胜任力培养闭环跟踪和评价体系。建立个体循证数据库,实现学员从招飞选拔、理论学习、飞行实训到副驾驶提升全过程的精准画像。持续优化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保障胜任力培养体系统一。通过学院、航司、航校三方协同管理,实现飞行人才培养质量的滚动优化。

(二)构建理论与实践融合、国内外一体化飞行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民航强国建设对国际化飞行人才的素质要求,凝炼出“夯实三个基础,培养四种素质,锤炼两个能力”的人才培养思路;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实训平台建设和职业能力训练,形成理念先进、国际化水平高、校本特色鲜明的飞行人才培养体系。

与中航国际共建自主可控的CCAR-141飞行员培训学校——艾维航校,在校内和航校实施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理论和实训教学一体化。拟与中国商飞在校内共建国产民机CCAR-142训练中心,让飞行学员在毕业前完成运输航空副驾驶预备课程(简称“ACPC训练”),从而构建飞行理论→飞行实训→副驾驶提升的一体化培养体系,满足航司需求,实现从理论到实训、再从实训迁移回理论的胜任力闭环提升。

与国航、东航、南航等航空公司、与九天、蔚蓝等境内航校、与南非艾维AIFA、澳洲牛津Oxford等境外航校共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通过产教融合实现全过程人才培养。通过校企联动,融入行业特色和学科前沿,建设紧密衔接理论学习、航校实训和ACPC训练的人才培养体系。紧密融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形成面向国产民机飞行人才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建立由局方专家、民机专家、航司机长、航校教员组成的专家库,通过参与理论教学、航校实训、ACPC训练指导和担任行业导师等手段参与一体化培养过程。

(三)依托航空宇航和交通运输学科优质资源,持续强化专业内涵建设

发挥教师队伍学术水平高、国际化交流能力强的优势,大力加强金课建设。引进波音杰普逊优质教学资源,依托行业资源,重点建设了5大类课程,15门在线开放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出版了10部前瞻性高水平专业系列教材,70%以上的专业核心课程实现了全英语或双语教学。

加强教师科研成果向实践教学的转化,构建了国内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自主研发了“基础飞行模拟教学系统”“塞斯纳172型号仿真飞行模拟器”“空中交通与航空气象综合模拟系统”平台,开发了8门专业课程,共计64课时的研究性、创新型教学实验项目和19套专业课程、行业资质考试的题库,构建了四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融合“互联网+”“智能+”技术,强化问题引导,建立探究式学习课程3门;以27个国内外典型事故案例为主线,建立讨论式学习课程7门;为满足学生参加国内外7门飞行执照理论考试,以关键知识点讲授和答疑、测试来取代单纯的课堂讲授;实现15门专业课程的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

形成了专任教师、行业师资、航校教官互为补充的师资队伍。围绕15门专业核心课程更新出版了10本教材、建设了15门省级/校级精品开放课程和9门国际化课程。建立了以型号模拟器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了线上监督管理和互动沟通的机制。我校执照考点的一次通过率在全民航的考点中名列前茅。

三、专业建设成效

(一)深化联动机制改革,飞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生源、就业和毕业生发展保持高水平。我校飞行技术专业生源质量处于国内高校领先地位。近年来,我校飞行技术专业录取分逐年上升。飞行学生航线运输驾驶员执照理论考试通过率达95%,毕业生就业率100%

飞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从2018年起,每年选派南非AIFA航校3-5名外籍教员开展8-10门全英文专业必修课教学,外籍教员深度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实训讲解、专业竞赛培训和评审。

1  开展国际化飞行人才培养

2  全面发展学生素质能力

飞行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天空之子”舞蹈团荣获全国大艺展甲组一等奖,“云天工作室”在学校新媒体榜单排名第一。1个团支部获评“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荣誉称号,1个团支部获评江苏省百强先锋团支部、2个团支部获评江苏省千优活力团支部。

(二)引领飞行技术专业实践育人改革工程,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

专业实践教学水平高、特色鲜明。依托省飞行技术实践教育中心、江苏省国产民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航空综合虚拟训练大学生主题创新区、南航-艾维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推动形成了四级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在国内建立了15个学生实践基地。专业实验和实训条件处于国内高校顶尖水平。

3  四级递进的飞行实践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的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2021年、2023年两次承办全国高校模拟飞行锦标赛,参赛规模历届最高。人民日报、国家体育总局、新华社、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亲临现场报道,相关报道还被大量转载。我校飞行技术专业选手连续两年蝉联飞行与爱好组团体双冠军,各类别成绩综合位列全国首位。

4  飞行专业龙头赛事

教师行业实践与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学院在江苏盐城、江苏镇江、吉林松原建有3个教师工程实践基地。本专业教师中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达到90%以上,12名教师具有民用机飞行驾驶执照或高级地面理论教员资质。

5  教师实践能力提升

(三)高效革新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得到广泛认可

牵头制定国产民机人才培养体系和系列标准。与民航局飞标司、中国商飞、中飞院、多家航司的机长等开展飞行人才培养工作交流,指导国产民机飞行人才培养体系和标准建设,形成了显著的外溢和示范效应。


6  调研飞行人才培养

高效能推动专业课程改革。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合作申报并获批教育部飞行技术虚拟教研室。开展8门新类型课程建设和9门专业特色自编教材建设。

1  新类型课程建设

2  教材建设情况

序号

主编

主编教材

年份

1

高振兴

《民航飞机电气仪表及通信系统》

(已出第2)

2022

2

丁松滨

《飞行性能与飞行计划》

(已出第2)

2023

3

司海青

《塞斯纳172飞机与飞行模拟》

(已出版)

2018

4

孙建东

《飞行人员无线电陆空通话》(已出版)

《飞行英语中级教程》(已出版)

2020

5

李桂芳

《航图教程》(已出版)

2023

6

刘星

《飞行原理》(已出第2)

2021

7

李杰

《航空气象》(已出版)

2024

8

黄幼

《飞行英语初级教程》(已出版)

2022

9

桑保华

《航图教程》(已出版)

2024


(四)飞行人才培养模式获得行业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教育部交通运输专业教指委认为,我校飞行技术专业利用自身的国际合作办学特色,提出的国产民机飞行人才培养理念具有行业前瞻性。原民航局副局长李健来校视察指导工作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飞行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保持规模稳定和适度增长,为民航强国战略发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飞行人才”的要求。

AIFA航校、福航航空学院等航校认为,我校飞行学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强。国航、东航等航司认为,我校毕业生“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航线和机型适应能力强;英语基础好,沟通交流准确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