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专业】土木工程

发布者:刘长江发布时间:2024-05-08浏览次数:218



一、专业概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立足学校力学优势学科和民航特色,矢志建设机场工程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是目前国内600多个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位点高校中唯一具有本硕博完整机场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校。

本专业现有教师3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8人、讲师8人,包括国家万人计划/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江苏省“333工程、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青蓝工程”等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6人。设有道路与铁道工程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点。土木工程专业设有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两个方向,每年招生60名。建有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和江苏省机场基础设施安全工程研究中心。丰富的科研项目及良好的实验资源为学生创新及竞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及省级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交通科技大赛、BIM竞赛等取得了优秀成绩。

南航土木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建设与科技发展的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职业道德修养,具备土木工程相关的注册工程师能力、优秀的独立和团队协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及职业发展能力,能够在建筑、道路、桥梁、机场等工程领域承担设计、技术开发、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具有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的社会栋梁和工程英才。已为传统土木领域及机场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绝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或中层管理者,部分成为单位高管。

二、专业建设的创新举措、特色做法

(一)创建机场工程特色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瞄准机场工程建设需求,依托南航民航背景,发掘新时代土木发展需求,构建机场工程特色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基于机场工程建设需求,南航土木工程定位为机场工程特色,培养服务于民航强国的高层次人才,是国内唯一本硕博完整培养机场特色土木工程人才的高校。本专业建设定位符合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符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定位。

基于机场特色的需求,借助校内一批具有民航特色的优势平台,包括航空气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江苏省风力机设计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部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机场基础设施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民航交通运输工程实验实训中心/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民航工程中心等近10个省部级科研和教学平台,为“机场特色”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质硬件资源。

1 机场工程特色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制定培养目标定位合理、特色鲜明、毕业要求明确、课程支撑充分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既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又具有南航特色。持续开展机场特色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及实训资源建设,建成了一批机场工程特色课程及教材、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创新了机场工程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的学生具备土木工程宽口径专业知识及机场工程专业特长,受到民航企业赞誉,为民航机场建设管理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二)构建符合工程认证的教育教学模式

对标工程教育认证,加强顶层设计,根据专业认证要求进行专业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日常教学及各类管理均按照认证要求执行。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统筹“课程和教学活动——毕业要求——培养目标”三级支撑体系,形成目标定位合理、毕业要求明确可衡量、课程有支撑、学分分布合理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平台——项目——能力”三层次实验实训体系,研发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成江苏省机场基础设施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校级主题创新区及实验中心,建立多层次创新实践平台,构建机场工程特色的一流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实训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项目改革,在《综合性工程训练》《综合性课程设计》《科研素养训练》等实践课程中推动教学改革,强化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训练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科研创新、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学科竞赛等,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设计/开发能力等综合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以育人为本开展教学团队建设

南航土木工程专业现有教师35人,本科生每届60人左右,师生比接近12,这一比例为细化本科生指导工作提供了条件。2010年,本专业利用师生比高、党员教师比高的特点开始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十年期间,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党支部引领”-“导师制保障”-“科研素养训练落实”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跟踪及评价模式。新生一入学即建立本科生导师制的师生互动模式,通过学业课外“一对一”指导、科研创新竞赛等,实现全体专业教师对学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科研素养训练”必修课的“一对一”教学,是导师制有效开展的保障机制。

建立了系、团队、课程组三级基层教学组织。以课程群建立教学团队,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形成了土木工程实践、结构设计、机场工程、力学等四个校级教学团队。实行师生支部共建,实现了支部引领,专职辅导员、博士兼职辅导员、班主任、本科生导师、毕业校友、高年级学长参与的全员育人机制。每年常规化开展“大师引航”、优秀校友的“校友大讲堂”“ 土木小讲堂”等活动,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学习技能。

建立了适应科教融合、老中青结合的多层次教学团队。为年轻教师配备教学指导教师,通过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指导年轻教师备课及参加竞赛等活动,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师讲课竞赛中屡创佳绩。

(四)多方位开展教学资源建设

开展了课程、教学、实践条件等多方位的教学资源建设。规划了系列机场工程特色课程及教材建设,其中《机场工程概论》获批校专创融合课程,《机场环境工程》被推荐申报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加强校企融合,建立10多个实习实训基地。聘请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每年聘请3-4名企业专家参加毕业设计答辩,为毕业设计质量把关。与实习基地密切合作,为每位实习生配备企业实习导师,确保实习效果。开发企业课程“现代土木结构检测技术”,全程由企业专家授课。多方位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效促进工程实践与校内教育教学有机衔接。

2 教学资源建设

三、专业建设成效

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本专业现有教师3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8人、讲师8人,师资年龄及梯队合理。通过“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近三年获国家级讲课竞赛二等奖1项、省级一//三等奖共4项——赵杏等获国家级讲课竞赛二等奖、任贺贺、高磊、赵杏等获省级讲课竞赛一//三等奖。

教师团队建设

土木工程专业现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1门,校级专创融合课程、产教融合课程等4门。出版工信部“十四五”重点规划教材1本,江苏省“十三五”及“十四五”重要教材各1本。

4  国家一流课程、省级一流课程

在校学生100%参与创新实践训练及学科竞赛,学生力学基础深厚,专业特色明显。学生凭借着扎实的力学知识和专业知识及南航的专业特色,在国家级和省级力学、结构、混凝土等各类竞赛奖项及大创项目中表现突出。近3年在国家级及省级机场规划、结构、力学、交通等学科竞赛中有72人次获得奖励。每年有30%的土木类学生获校级奖学金,10余人获国家奖学金,10多名同学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土木毕业生。凌峰等团队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土木藏族学生组织的“雪莲圆梦”实践队在西藏开展了系列支教、环保等活动,获得西藏自治区教育部门高度评价。

5  创新实践训练及学科竞赛

毕业生德才兼备、力学基础深厚、机场特色明显、创新实践能力突出。大批学生成为东航、西部航空、云南机场及中铁、中建、华设集团、万科、苏交科等知名企业骨干,如西部航空有限公司运营部总经理王伟邦、东航基建部高级主管杨丹丹、昆明航空运营部主任胡明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