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概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和江苏省特色专业,属国防和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本专业依托“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防特色学科)建设发展,具有鲜明的航空航天特色,在国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专业设有热能动力装置和能源综合利用两个方向,热能动力装置方向着重于地面和舰船大型燃气轮机和飞行器航空燃气轮机方面;能源综合利用方向侧重于太阳能等各种新能源及其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等。
本专业学制四年,招收理科考生,设有普通班和卓越班,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依托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等学科,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二、专业建设的创新举措、特色做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以提高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调整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等,打造“三航”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开展了多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活动,以提高课程和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改变了过往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理论讲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互动,确保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学生能力的提升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普遍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专业课程都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长江雨课堂”等多种多媒体手段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实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课堂外,教师利用互联网实现作业提交和批改、在线答疑或进行专题讨论,及时高效地实现了师生交流。第三,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面对挑战,锻炼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专业积极开拓学生实践基地,近年来,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江苏中关村研究院和南京晨曦航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建立了溧阳和溧水两个项目式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平台。同时,专业引入了两门行业课程(“换热器原理与设计”“燃气轮机设计技术基础”),将企业导师带入课堂,将企业生产一线岗位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充分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首先,专业实施了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制定了专门的教学团队、课程组工作制度,明确团队成员在备课、授课、听课、命题、研讨、培训等方面的要求;明确高级职称教师必须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实施了课程责任教授制度,由责任教授带队进行集体备课,统一答疑、试卷批改、课程总结与分析等工作。其次,专业实施了教师综合能力提升计划:实施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引导青年教师热爱本科教学,充分认识四个回归,以本为本;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来改善教学效果;组织课程组内部交叉听课,请优秀教师上观摩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近年来,专业通过持续提升师资水平,培育高水平教师、教学团队和课程组,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完善了教学基层组织体系。
教学资源建设主要体现在实训平台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在实训平台建设方面,专业建成了国内领先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成“校企协同育人”及“企业项目式实习”等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企业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及实训环境和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根据专业需求,建设具备了一定规模的课程实验平台,完善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燃烧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的课程实验设施;建设热工测量原理与方法等课程的课程实验平台。专业建设面向绿色航空的教学实验平台,突出南航特色和新兴专业特色,形成实验教学内容的增长点、实验技术的创新性,培养助力“绿色航空”的专业人才。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持续推进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建设,打造国家级或省部级精品课程。目前“传热学”课程已被评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工程热力学”课程已被评为“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并积极申报“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同时,专业积极持续推进专业核心课程的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开展微课建设,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在教材建设方面,建设一批专业核心课程特色教材,并积极培育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规划教材。
(一)形成了一支优秀的教学队伍。秉承“依托学科优势、发展专业特色、对标一流专业”的专业建设理念,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历经多年发展和建设,形成了一支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专业目前拥有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卓青、青年千人等众多高层次人才,师资力量雄厚,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学科和科研支撑能力突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排名最新评价等级为B+。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航空发动机传热与燃烧、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储能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较明显的特色优势,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两机专项”等多项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和课题,每年科研经费超亿元。
(三)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近三年来,共有206人次在“挑战杯”“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专业竞赛中获得奖项。
(四)学生的就业情况良好,专业为国家国防事业提供优秀人才。近三年来总计本科生升学率达到50%以上,总就业比例达到90%以上,其中22.16%的本科毕业生签约国防科技工业企业与研究所,更多的学生将在完成研究生学业后投身国防事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升学就业基本情况统计表
届数 | 人数 | 升学人数 | 升学 比例 | 国防科技工业就业人数 | 国防科技工业就业 比例 | 总就业人数 | 总就业比例 |
2023 | 55 | 33 | 60.00% | 8 | 14.55% | 46 | 83.63% |
2021 | 53 | 26 | 49.05% | 10 | 18.87% | 50 | 94.34% |
2022 | 59 | 26 | 44.07% | 19 | 32.20% | 55 | 93.22% |
总计 | 167 | 85 | 50.90% | 37 | 22.16% | 151 | 90.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