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等级:国家级
课程类别:线上一流课程
完成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
课程负责人:周德群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王群伟、章玲、张力菠、丁浩、吴菲
一、课程概况
周德群教授讲授的“系统工程导论”课程始于1986年。该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教学团队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优青”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课程负责人周德群教授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国家一流专业“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负责人。经过周德群教授及其带领教学团队多年的潜心建设和精心打磨,在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1995年周德群教授出版《管理系统工程教程》;2005年课程配套教材《系统工程概论(第一版)》正式出版;2010年《系统工程概论(第二版)》正式出版;2017年《系统工程概论(第三版)》正式出版;2017年“系统工程导论”网络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正式发布;“系统工程导论”入选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系统工程概论(第四版)》正式出版。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举措
(一)课程思政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系统思想和都江堰工程等朴素系统实践,到“两弹一星”、探月工程、大飞机制造、火星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系统工程实践,再到新时代“习近平治国理政系统观”,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和案例库,提升了学生对中国发展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同时课程思政建设从教师讲授到学生解读全方位多视角进行开展,确保学生从课程思政中得到“学到-学会-领悟-自信树立”全链条式培养。已经探索了一条贯通古今、融合中外的课程思政新途径: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系统思想和朴素系统实践,到现代系统工程实践,再到新时代“习近平治国理政系统观”,提出了基于案例启发式思政教学的新途径。
(二)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团队开发了课程教学的五大教学资料,以支撑系统工程概论教学活动的开展。①配套教材。2005年以来,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系统工程概论》再版四次,订购客户分布于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300多家单位。②线上资源。在“中国大学MOOC”开设“系统工程导论”网络课程,建成了视频、案例、实验、讨论专题等丰富的教学资源,累计注册学习近1.3万人,2017年入选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2018年入选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③多媒体资源。包含课程教学课件和视频。配合教学内容,自制教学多媒体资源,包含PPT和视频等,便于学生随时观看。已建成了一批立体化、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示范性科研教学平台(可持续能源系统主题创新区)、省级企业实训基地(成飞、中国商飞等)。
(三)教学内容
“系统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其中模块一为系统工程实践与系统思维。本部分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系统工程基本概念、系统思想、系统与系统环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系统思想与工程实践、中国现代系统理论创新与重大工程实践、新时代的挑战与习近平治国理政系统观等。模块二为系统工程方法论。本部分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软系统工程方法论、硬系统工程方法论以及钱学森复杂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思考与系统建模。模块三为系统分析技术和方法。本部分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系统结构模型化分析技术、系统建模与仿真、系统动力学、系统评价与决策方法等具体技术和方法。模块四为系统工程最新进展及应用。本部分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体系工程、系统复杂性与复杂性科学等最新理论进展。
(四)教学设计和方法
课程团队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块设置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针对模块一,课程通过基于思政素材的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方法具体实施;针对模块二,课程基于“两弹一星”“大飞机研制”等系统工程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具体实施。针对模块三,主要通过课堂讲授、上机实验、项目式训练等方法具体实施。针对模块四,课程基于火星工程、探月工程、能源互联网、智慧工厂等最新系统工程实践案例,通过专家讲座、综述性论文研读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展开。
三、课程主要特色
1.打造了一支知识结构互补、年龄梯度合理的教学团队:教育部工业工程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引导设计,“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青”等高层次人才授课,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支撑建设。
2.建成了一批立体化、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示范性科研教学平台(可持续能源系统主题创新区)、省级企业实训基地(成飞、中国商飞等)。
3.探索了一条贯通古今、融合中外的课程思政新途径: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系统思想和朴素系统实践,到现代系统工程实践,再到新时代“习近平治国理政系统观”,提出了基于案例启发式思政教学的新途径。
4.形成了问题导向、价值引领、科教渗透、知识交叉的课程教学新理念: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文化价值认同为引领,强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一体化,注重优质科研资源的全面渗透,突出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高挑战性。
四、课程建设成效
(一)示范与影响
教改成果得到普遍推广,多次在全国工业工程年会、华东地区工业工程教学研讨会、全球华人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院长系主任会议上交流,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指导本科生在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团队获评江苏省优秀本科生毕业设计团队奖;主持的教改成果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教育部工业工程类教指委委员吴锋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韩文民教授(江苏科技大学)将本课程的线上资源作为学生的指定学习资源,配套教材的第三版受到了工业工程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郑力教授(清华大学副校长)、副主任委员何桢教授(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谭跃进教授(国防科技大学)等多位专家的一致好评;在线资源学习用户认为课程“改变了看问题的方向”。
(二)教学奖励
课程团队编写的《系统工程概论》为“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江苏省“十三五”重点教材;《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为工信部“十二五”规划教材;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负责人带领“工业与系统工程”教学团队入选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负责的“系统工程导论”入选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